前不久我们公司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——战略部门突然轰轰烈烈搞起关键岗位竞聘,现有的首席师、科长全部“起立”,在多位评委考察下重新竞聘。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,最后只有一个首席师岗位发生了变化,竟然是丁首席下课了。
丁首席是公司资深专家,有30多年的战略与运营管理经验,是该领域业务权威,还曾被评为集团劳模,回回被集团评价为优秀。我们都万万没想到他会下课,而另一位连高级职称都没评上的同事,却上位成了首席师。
首席师是公司技术权威,专业职称都不够的人连竞聘首席师的资格都没有,凭什么去竞聘?这样的竞聘结果怎能服众?
【资料图】
而且战略部门的周部长一向跟丁首席不和,前段时间俩人还因为观念有分歧大吵过一架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这次竞聘就是周部长借“职场民主”之名打击报复,排除异己。
其实,这种情况在职场里并不少见。
“我对事不对人哈。”“你们有意见随便提,我全盘接受。”“我的方案就是抛砖引玉,你们有想法尽管说!”“大家都在我手下做事,你们的意见我会一视同仁,公平公正。”……这些话是不是耳熟能详?
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:
进单位快十年了,各种民主测评没少参加,评优秀个人、评先进工作者、评职称、评领导、评同事…
刚开始我还会认真思量,客观地按照真实情况勾选,后来才发现原来大家都在私底下商量好互相拉票。这些评选跟升职加薪挂钩,于是慢慢地我也变了,每次评优都把自己和好友勾上,再后来,我也开始提前跟同事商量着互投了。
不仅测评者不能公平公正,很多领导更是假借“职场民主”之名左右大家的想法,实现自己的目的。
多年以前,我曾作为评委参加过一个关键岗位人选的竞聘,虽然这个岗位就只有一位候选人,但如果分数太低也会面临淘汰。
在竞聘答辩的时候,候选人所在部门的领导特意请我们这些评委“高抬贵手”,人家话都说到这了,我们何必做恶人去为难一个年轻人呢?所以大家给这位候选人的打分都非常高,他最后也顺利竞聘成功。
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,最可怕的是把职场民主变成了领导报复个人恩怨的手段。
如果评价者对被评价者有好恶之分,他的评价会公平公正吗?大多数的情况是——不会!
特别是评价者为本单位的领导,如果对你有意见,哪怕你再优秀也没用。这种民主,其实就看你在单位的人缘好坏了,而这个“人缘”更多是“领导缘”。这种民主之下,没见过多少工作出色的人被提拔,反而有不少工作出色的人被修理。
领导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职场民主?
有些领导不敢理直气壮地管理员工,于是处处听大家的意见。这样做看似是给了下属极大的自由度,但其实是放弃了做领导的责任,是借“职场民主”而偷懒。
领导管理员工是本职,是不可推卸的责任,不负责的领导会把单位拖入一种内耗的境地,反而让下属瞧不起。
还有的领导,表面上搞“职场民主”,其实是在借机搞“一言堂”。
有网友单位是这么投票的。先是普通同事投完票,根据结果领导再投,规则看领导意愿。领导的结果占一半权重,如果还不够,就再把那些借调的、请假的同事的选票薅过来,帮他们填上。如此荒唐的投票,明面上却自称是众望所归。
对员工个人来说,这种不公平可能会毁掉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,对公司来说,也会抹杀员工的热忱和对公司的新人。就像我们公司的战略部门,丁首席走了之后才过了短短三个月,他们部门就离职了4个人。
1. 听听同事的声音
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文化。进入到一个新单位,想知道这个单位到底怎么样,其实很简单,听听普通员工对领导的评价就知道了。和同事们分享点小零食,一边吃一边闲聊,就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。
网友小林就是在与同事的闲聊中,得知部门评选优秀员工,领导的红人因考勤不合格被刷,结果领导却和评选上的同事说名额是那位红人的,让那位入选同事格局大点把奖金还给那位红人。
只消这一件小事,就知道这个单位是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。
2.看看大家的回答
如果领导在做批评与自我批评时说“你们对我有什么意见随便提”,你会怎么办?
当然要先了解领导是真想听逆耳的忠言做改善,还是借机找到异己者,以后找机会给他穿小鞋。
如果你是新人,不好判断,那就先别发言。听听别人的发言是一针见血的犀利真话,还是无关痛痒的废话,从前辈的回答里你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回答了。
3. 看结果落实情况
小林单位去年年底KPI考评,也是让大家一起选出业绩最差的“D”。结果最后选出来的“D”跟他们领导预想的不一样,领导竟然找了个借口修改评价标准,让全员重新评价,一定要把业绩最差的“D”落到他心中的人选。
是真的“少数服从多数”,还是在光鲜的包装下,决策的实质依旧是“下属服从领导”,看最后的结果就知道了。
愿你有一双慧眼,能识别出职场假民主,让自己的职场少走弯路。
作者 | 霍辉
关键词: